《独奏心声》第五期—心灵鸡汤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4-06-05浏览次数:237

 

 

人要像树一样活着

俞敏洪

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,

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,

你尽管活着,每年还在成长,

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,

你吸收雨露阳光,但是长不大。

人们可以踩过你,

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,而产生痛苦;

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,而来怜悯你,

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。

所以我们每一个人,

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,

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,

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,

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,

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,

自己成长起来。

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,

遥远的地方,人们就能看到你;

走近你,你能给人一片绿色。

活着是美丽的风景,

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,

活着死了都有用。

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。

  

习得性无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把通往理想的长路切割为可以努力迈上的阶梯

得性无助”是我们在面对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时,常会用到的专业诊断词。它指的是个体在经历了某种学习之后?因为不愉快的情境经历,而在情感和认知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。有两个实验可以说明这种特殊的心理反应。

在第一个实验中,实验人员将一只跳蚤放进敞着口的玻璃杯里,结果跳蚤没一会儿就跳出了杯子。来回几次之后,实验人员又将跳蚤放回了玻璃杯里,可是这一次,他在杯子上加了一个厚厚的玻璃盖子。跳蚤以为这次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跳出杯子,可是没想到它跃起时却被盖子给弹了回来。跳蚤不死心,又奋力地往上跳了几次,可是每次都被牢牢盖住的杯盖给重重地弹回来。

最后,灰心丧气的跳蚤就再也不想跳了,即使实验人?把玻璃杯盖挪开,又试图引诱它再跳,可是再跳起来的跳蚤,也只跳到了和杯口保持一段安全距离的高度,就再也不去尝试往上跳得更高了。

另一个实验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塞利格曼(Martin E. P. Seligman)的那条有名的狗。塞利格曼把狗关在一个上了锁的笼子里,并且在笼子边上安装了一个扩音器。只要扩音器一响,笼子的铁丝网就会通上电流,电流的强度足以让狗感到痛苦,但不会伤害它的身体。
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刚开始,扩音器响的时候,被电到的狗会在笼子里四处乱窜,试图找到逃脱的出口。可是在试过几次都没有成功之后,狗就绝望了,放弃了挣扎。虽然扩音器响了,还是有电流通过,但狗只是躺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痛苦,而不再极力逃脱了。于是塞利格曼把狗挪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笼子里,笼子的中间用隔板隔开,一边通电,一边没有通电,但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。塞利格曼把另一条从来没有经过实验的对照组狗,和先前的那条实验狗一起关进了通电的一边,当扩音器响起,笼子通电时,对照组狗在受到短暂的惊吓之后,立刻奋起一跳,逃到了安全的那一边。可是那条可怜的实验狗,却眼睁睁地看着伙伴轻易地跳到笼子的另一边,自己却卧倒在笼子里,再也不肯尝试了。

在学校里成绩不佳、表现不好的孩子,就像那条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一样,曾经奋力跳跃,试图还击,可是当发现自己力不从心,或电击的力量远远超过自己的力量时,可能就会“习得性无助”地放弃挣扎和努力。他们可能选择认同自己的无能,自暴自弃,默默忍受失败的痛苦;也可能因此向下修正自己可以到达的高度,宁愿选择较低的成就,以避免再次受到失败的打击。所以,我们是不是能重新审视给孩子定出的标准,并且试着帮助他在到达目的地的路途中,多切割出几个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迈上的阶梯?